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根据毛主席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”的指示,西藏民族学院成立了“知识青年下放办公室”,校领导汤化淘任主任,统一领导学校知识青年下放的具体工作。
按照政策规定,独生子女可以免下放,但如本人要求,家长同意,也可跟随原班学生下放;多子女的可以留一个在家长身边。接着,向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动员,要求家长既要严肃认真对待,又要相信组织会按政策办事,凡是下放知青每人给发一个铝制脸盆。从此,我校知青下放工作拉开了序幕。
我校共有三批知青下放到西藏,下面仅就三批知青下放西藏的情况作简要介绍。
一、第一批下放知青
1975年我校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下放到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彭波农场,由化学老师汪宝琪带队,其中男生15人,女生14人。
3月2日出发,到达彭波农场后,被编入女兵连。那里的条件相对比较艰苦,风沙大,气候差。记得1975年我在拉萨参加演出期间,请了一天假,前往彭波农场看女儿陈琳。临走前,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带,因为当时所有的物资都实行统购统销,按人口计划供应,凭购物卷购物,没有办法,最后只有在贸易公司找到熟人买了一盒咸菜和豆腐乳,搭乘邮局熟人小汽车到了彭波农场二队下车,孩子们看到我的到来非常亲切高兴。一个小时后,又乘那辆车返回拉萨,到后才发现我的包里有一个煮熟了的鸡蛋,女儿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,不舍得吃,还给我送一个鸡蛋,让我感动的泪流满面。后来她又请假来拉萨看我,我特地带着她在自治区三所和全区演职人员一起用餐。
这批知青后来也都分别参加招工或参加高考,毕业后都留在西藏工作。
二、第二批下放知青
1976年我校第二届高中毕业生下放到西藏山南乃东县。全班40多人,有10多人按政策留在父母身边或选择留在陕西农村插队劳动锻炼,如邓蜀黎、陈萍两人就是其中之一。其余24人,男生13人,女生11人,于4月4日由任课教师胡秉之、郭凤梅带队,18日到达拉萨,24日到达西藏山南地区,分配在乃东县亚堆、克松、丁拉三个区,每区8人。和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和群众一样挣工分。由于住的分散,郭凤梅老师一直陪伴着他们,予以照顾。 1977年分别参加了高考,毕业后也都留在西藏工作。
三、第三批下放知青
1978年我校第四届高中毕业生下放到山南加查县苹果园。全班22人,男生8人(含藏族一人),女生14人,其中含陈萍(二排右2)和邓蜀黎(二排右5)两人是学校1976年第二届高中毕业生,按政策没有跟随原班进藏,在学校医院做临时工两年,又要求进藏插队,经组织批准,于1978年随第四届毕业班下放到西藏山南加查县苹果园插队劳动锻炼,所以,她俩既参加了原班毕业照,又参加了该班进藏在拉萨布宫前合影照。
后来,我也陪同他们到苹果园,在那住了几天,回来时,场长特地挑选了几个不同口味的苹果送给我,一直带到学校家中都不舍得吃,留个念想,每看到这几个苹果,总会想到远在西藏的孩子们。
这批学生后来都分别参加高考、参军离开了苹果园,毕业后也都留在西藏工作。
图一、1974年下乡前,西藏民族学院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合影。(中右四班主任何启扬)
图二、西藏民院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于1975年到达拉萨后,部分同学在布宮前留影。二排右五为带队老师王宝琪。
图三、图为1975年我校首届高中毕业生在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彭波农场女兵连驻地,愉快地排练文艺节目。
图四:1976年西藏民院第二届高中毕业生下放前,在教学楼前合影。其中有24人下放到西藏山南乃东县。(后右二为带队胡秉之老师)。
图五:1976年民院下放到山南乃东县女知青,在农业学大寨大会场前留影。
图六:1978年西藏民院第三批(第四届高中毕业生)下放西藏山南加查县苹果园的知青,在拉萨布宫广场前合影留念。在拉萨出差的吴玉书副院长(二排右四)、陈钦甫(后右一)和驻拉办李应森(后右三)参加。(陈萍珍藏提供)
图七:1978年,陈萍在山南加查县苹果园劳动喜摘苹果。
【作者简介】陈钦甫,十八军老战士,我校离休干部。1933年出生,1947年,14岁参军入伍。1950年,在部队同时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;当年随十八军进藏,从事文艺和共青团工作。1957年,调入西藏团校(西藏公学)从事教育工作。曾任财经系党总支书记,1992年退休。